妙书斋>其它小说>大宋将门>第23章 只知忠义,不知孝悌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一统江山四百载,传到了汉献帝,君弱臣强,刀兵四起,天下昏暗,民不聊生,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日里就开说一套《三国演义》,道尽纷纷世事,全在巧嘴一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韩蛤蟆嗓音沙哑,慢条斯理地念了一首词,大宋朝文治兴旺,不是一句空话,历朝历代,论起识字率,宋朝绝对首屈一指,哪怕是偏远的沧州,也有不少人听懂了词中的沧桑高远,无不点头称赞。

  要说起来,最解其中三味的,就要数坐在角落中的包黑子和公孙策。

  “好一首临江仙,我怎么听出了醉翁的味道啊?”公孙策笑着说道。

  包拯沉吟一下,摇了摇头,“不然,此词的才情不在醉翁之下,可是醉翁文章第一,论起填词,倒是差了一筹,而且词中暗含苍凉之谈,似乎阅尽人世兴衰,颇有看穿兴衰之叹,多半不是醉翁所写。”

  公孙策倒吸口冷气,“东翁,若不是欧阳永叔所作,当今文坛,不论晏殊,柳七,梅尧臣,只怕都写不出来这样的词……”公孙策突然大喜过望,“恭喜东翁,怕是这沧州又出了一位大才子啊!”

  作为一方父母官,教化百姓那是分内之责,要是出了神童才子,可是要上报朝廷,作为政绩的。

  这一首《临江仙》公孙策从没听过,多半是新作的词,而且又和文坛的几位巨擘风格迥异,倘若真是边境沧州,出了一位大才子,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公孙策身为包黑子的师爷,自然要替东家的前程着想,他都迫不及待想要找出写词之人,上奏朝廷,替东家的政绩填上一笔。

  倒是包黑子哼了一声,“倘若真有才子,那也是人家的天赋,是师长教的好,我刚刚到沧州不久,据为己有,羞也不羞?”

  公孙策不爱听了,这事有什么羞的,出在谁的治下,那是谁的福气,有什么害臊的,大人的脸皮还是太薄了,需要历练啊!

  他还想劝说,哪知道包拯一摆手,“老实听书吧!”

  公孙策不敢多话,只好闷头听着,可是没听多少,公孙策就入迷了,说书人简单交代了之前已经讲完的部分,直接跳到了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伴随着韩蛤蟆的描述,在场众人如痴如醉,仿佛真正置身在千军万马之中,随着一位位武将冲杀,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枪,方天画戟,你来我往,杀了一个难解难分!

  王宁安这两天连续赶工,已经把前二十都给了韩蛤蟆,他也放开了胆子,尽挑热闹的讲,三英战吕布刚结束,就直入连环计,凤仪亭,吕布戏貂蝉,英雄美人,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韩蛤蟆一口气讲到了午时,口干舌燥,实在是顶不住了,才一拍醒木,“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韩蛤蟆转到后台去喝茶润嗓子,耳朵里全都是叫好之声,夹杂其中,还有不少人往台上扔铜钱,嘭嘭的响,韩蛤蟆的心就跟着不停地跳,不用看都知道,准是有人一贯一贯地赏钱!

  说了大半辈子,还没遇到呢!

  王二郎可真是一个宝贝,回头可千万不能让别人把他拉过去。韩蛤蟆急匆匆要去找王宁安,讨要接下来的故事,刚转身,茶馆的掌柜的陪着笑过来了。

  “韩先生,那边有两位客官要见你。”

  “客官?什么人?”

  掌柜的压低声音,凑到了韩蛤蟆的耳边,低声说道:“虽然穿着布衣,可难掩官气,是个大人物!”

  韩蛤蟆一惊,他就是个说书的,哪里见过什么大人,急忙掸了掸衣衫,就跑到了包黑子的桌边。

  “草民见过大人。”

  “请坐吧。”公孙策淡淡笑道:“你就是韩先生吧?书讲的不错。”

  “多谢夸奖,小人愧不敢当。”

  “韩先生,这《三国演义》颇为不俗,和寻常的话本境界迥异,不过在下听了一段,似乎书中对刘备多有赞颂溢美之词,我觉得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先生以为呢?”

  韩蛤蟆为难苦笑,“小人只知道说书,哪里懂得什么历史啊!”

  包拯好奇了,“这么说《三国演义》并非先生所作了?”

  “哎呦,折煞小人了,我哪写得出来啊!”

  包拯和公孙策互相看了一眼,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他们也不信一个说书的能写出如此巨著。

  公孙策笑道:“韩先生不用担心,我们也算是文人,想要见识一番,并没有别的想法,还请韩先生帮着引荐。”

  韩蛤蟆犹豫说不说呢,一抬头,正好看到王宁安从二楼下来。别人听韩蛤蟆讲书,都惊为天人,唯独王宁安哈气连天。上辈子他听过单田芳,袁阔成的三国,相比而言,韩蛤蟆说的实在是有些干瘪无趣。

  毕竟沧州是小地方,韩蛤蟆也只能算是野路子,等以后有机会,应该从汴京选几个高手,只有征服了京城,才能算是征服大宋啊!

  王宁安现在满脑子都是扩大生意,赚更多的钱。

  刚从楼上下来,韩蛤蟆就跑过来。

  “二郎,有两位先生要见你呢!”

  韩蛤蟆拖着王宁安到了包拯的桌子边,三个人互相一看都愣了。公孙策目瞪口呆,“韩先生,你没搞错吧,他不是在海丰酒楼卖汤饼吗?”

  韩蛤蟆陪笑道:“先生好眼力,正是王公子,小人的段子可都是王二郎的教的。”

  包拯之前对王宁安就有看法,此时一听,心中更加恼火,一个小小的娃娃,读过多少书?他能写出《三国演义》?简直是笑话一样!

  包拯懒得驳斥,脸阴沉的吓人,鼻子发出粗重的喘息声。公孙策瞳孔紧缩,上下打量王宁安,用力摇头,“韩先生,既然《三国演义》的作者不愿意见我们也就算了,何必拿一个卖面的糊弄我们?”妙书斋

  韩蛤蟆被问得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

  王宁安却不干了,他遇到了几次包拯和公孙策,他可没有自我感觉良好,冲上去巴结人家,也没想着攀附权贵,捞到好处。

  可问题是这两位一次比一次脸臭,怎么,瞧不起卖面条的?清官就了不起啊?

  王宁安上辈子就有点冲动不计后果,又穿越到了一个少年身上,多少受到了影响,越发不在乎了。

  “卖面条的就不能写《三国演义》了?公孙先生未免也太瞧不起卖面条的了,你可知道姜太公也卖过面啊?”

  公孙策呵呵一笑,“少年郎,你竟敢自比姜太公?口气不小。那好,我就请教你,曹孟德文武双全,雄才大略,一统北方,南征北战,军威赫赫。怎么到了你的书里,成了疑神疑鬼的奸雄,还编了捉放曹的段子,污蔑曹公,未免太过分了吧?”

  听到公孙策发难,王宁安丝毫不害怕,“公孙先生,你替曹阿瞒说话,未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倒要请教你的高见?”

  “曹孟德沐浴大汉皇恩,身为汉家臣子,就应该扶持社稷,护卫江山,忠君报国。可是他做了什么?挟天子令诸侯,窃据大汉江山,欺凌君父,窃夺大权,所作所为,哪有半点忠臣孝子的样子?如此人物,他的才能越高,本事越强,危害就越大!公孙先生怎能以偏概全,只知小节,忘了大义?”

  王宁安说的义正词严,他倒不是真的厌恶曹丞相,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什么时候,“政治正确”这四个字都不能违背,王宁安可不想被扣上写反书的帽子。别以为宋代就没有文字狱,乌台诗案,可是让王宁安看透了文人阴起来的无耻!

  包拯看不透王宁安的内心,他从王宁安的话中,倒是品味出另一层意思。儒学式微,佛道盛行于世,眼下的大宋其实出于一种思想混乱的阶段,《三国演义》中宣扬的忠义,似乎点醒了包拯,让他似有所悟。

  “少年郎,你既然知道忠义,可为何忘了孝悌?”包拯突然老气横秋,不悦问道。

  ——————————————

  推荐一本书《大明第一书生》一本不错的科举种田文哦!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爱阅小说app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爱阅小说app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爱阅小说app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为您提供大神青史尽成灰的大宋将门最快更新

第23章 只知忠义,不知孝悌免费阅读.https://www.doucehua.xyz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