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斋>重生小说>我要做皇帝>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
  正因为刘彻觉得这次的使团,十之八九,大概要被匈奴人吃了。

  所以,他在选择使团成员时,尽量的摒弃了汉人。

  除了正副使外。

  使团的其他成员,全部都是归义的匈奴人,或者逃来中国的乌孙人,以及投降的匈奴战俘。

  对外打着的借口也是:俺们中国人不懂西域地理啊。

  除了副使是王朝这个熟人外,正使也就是大师兄,刘彻从剩下的九人中,选择了来自北地郡的一个名为张孺的男子。

  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此人是外语专家。

  他懂得超过四门外语。

  包括,匈奴语、羌语、乌孙语以及义渠语。

  他的语言才能,或许能让这个使团的命运,发生奇迹也说不定!

  就这样,西汉版的取经队,或者说使团组成了。

  大鸿胪将会在八月择机将他们送出长城,并且在部分‘友人’的帮助下,穿越河套。

  但过了阴山,他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将这个算是插曲的事情搞定。

  北国的秋收,就已经来了。

  但,近几年来,随着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北方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关中,到今年为止,种植冬小麦的家庭,已经跟种植粟米的家庭不相上下了。

  所以,关中也就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往往一田之隔,就是不同的场景。ωWW.miaoshuzhai.net

  这边挥汗如雨,忙着收割,而隔壁的土地上,则是牛哞声声,在耕牛或者挽马的协作下,人们将土地翻开,然后将自己家堆积的人畜粪便混着草灰或者淤泥,深深的埋到地里。

  各条河道附近,也满是三五成群的,租着船舶,在河里或者池塘中,挖掘淤泥的人们。

  刘彻站在昆明池附近的山峦上,远眺着那些,从四面八方而来,争抢着从昆明池的工地里,运走淤泥的人们。

  于是,大汉天子龙颜大悦:“少府和大农,导民有功,其赐少府、大农诸农稷官,爵一级!”

  少府卿刘舍和大农令直不疑顿时大喜,拜道:“臣等代群臣叩谢天恩!”

  这个赏赐,可比赏给他们一千金还重!

  对于官僚而言,除了权势外,最重要的就是属下的尊崇和服从。

  可想要下面的人听话,并且服从命令,那就需要给他们争福利。

  古今中外,能给下面的人争来福利的领导,位置才能稳固。

  尤其是在汉室的体制下。

  三公九卿,虽然看似位高权重。

  但实则,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下面的人架空。

  现在的少府卿刘舍和大农直不疑,就是典型例子。

  少府卿刘舍现在除了在拍刘彻马屁的时候,说的话是自己说的之外,其他一切时候,无论是汇报工作,还是报告成绩,实则,都是下面的少府六丞,事先商量好了,草拟了报告的。

  他这个少府卿,除了能管管少府衙门本身之外,对庞大的少府,几乎无从下嘴。

  以至于不久前,上林苑被剥离出少府控制,代之以所谓的水衡都尉。

  故少府卿岑迈,摇身一变,成了新的水衡都尉,虽非九卿,但却被许可入朝议政,并且参与廷议。

  刘舍这个领导,因此被少府内部的派系所埋怨。

  很多人都觉得,桃候这个老大太不靠谱了!

  此时,迎来一场天子赐爵的恩典,无异于是及时雨。

  至少能安抚住许多不满者。

  至于直不疑……

  他老早就是个甩手掌柜了。

  以至于连兰台的尚书都知道,大农的事情,找大农丞更靠谱。

  因而对直不疑而言,给下面的要福利和政策,也算是他现在为数不多的树立威权的方法。

  刘彻挥挥手,让两人起身。

  “大农和少府,要继续加强对百姓的疏导工作!”刘彻说道:“不仅仅在关中要进一步扩大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整个北方,都要加强宣传和指导工作!”

  “诺!”刘舍和直不疑连忙笑着答应。

  虽然他们确实是不懂这个业务。

  但没有关系,下面有不少懂行的。

  尤其是大农衙门,今年考举后,天子给大农增加了六百个百石到四百石的编制。

  虽然是指明增加到农稷官的。

  但大农也因此抖了起来。

  大农衙门由此在整个北方的十几个郡国,都开始建设到乡亭一级的农稷官。

  刘彻看了看这两个家伙,摇了摇头。

  直不疑今年五十五岁了。

  他上任为大农令,也有差不多五年了。

  但他的业务能力,却在这五年里饱受质疑。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新技术和新工具层出不穷,中国农业技术和生产力开始跳跃发展的今天,直不疑这种旧式的依靠‘无为’,将工作交给属下,自己只管刷声望和名声的官僚,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继续担任九卿了。

  农业部长却对农业一窍不通。

  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况且,现在的大农,还跟少府共同管着盐铁衙门这个钱袋子。

  “朕或许应该搞一个西汉版的政协……”刘彻在心里思考着。

  但现实却让刘彻不得不继续依靠直不疑这样的老式官员来管理国家。

  新生代都太年轻了!

  汉室要完成新老交替,起码还需要十年之功!

  回到宫中后,刘彻就命人去召大农丞商容。

  对农业的问题,还是要问专家。

  在商容没来之前,刘彻就拿着大农衙门和丞相府的有关报告,看了起来。

  以便自己能对现在的汉家农业社会和生产力能有一个大略的估计。

  由于今年的冬小麦收获季节,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所以,此刻,北方的冬小麦亩产以及数据,都已经统计了出来。

  形势很喜人!

  在新的耕作技术和新的工具的辅助下,汉家冬小麦年年增高。

  去年,关中小麦亩产三石多一些。

  但在今年,亩产却已经突破了四石!

  甚至,某些膏腴之地,土地肥沃的地区,亩产达到了五石!

  而上林苑里那几百亩由农稷官们亲自照料的土地,亩产甚至最高达到了十石!

  这些数据,坚定了刘彻推动冬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的决心。

  毕竟,小麦产量,现在已经是粟米的一点五倍以上。

  假如北方全部种植小麦,那么,等于汉家的粮食产量增加一点五倍,可以多养活一千万人口!

  而,小麦的产量,绝不止五石!

  要知道,五石小麦,换算成后世的重量,也不过一百五十公斤。

  而后世,一亩小麦,产个五六百公斤,轻轻松松。

  现在,汉家的技术,虽然拍马也赶不上后世。

  但亩产达到六七石左右,应该不过分。

  大约半个时辰后,商容就奉诏前来了。

  “未知陛下诏臣,有何吩咐?”商容顶着两只硕大黑眼圈,勉力打起精神拜道。

  刘彻一看,就知道这货大概又有好几天没睡了。

  自从商容上任大农丞以来,他就挑起了大农令衙门的农业工作。

  每年的八月九月,据说都是彻夜彻夜的挑灯工作。

  据说他每天光是给郡国农稷官,就要下达数百条命令。

  这让刘彻也有些感动。

  “卿且先安坐……”刘彻让人给商容端来一壶参茶,然后,才问道:“以卿之所见,北方郡国,推广冬小麦种植,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商容喝了一口参茶,提起些精神,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只在人力而已!”

  “请仔细说说看……”刘彻也好奇了起来。

  他设想过惯性、风俗和习惯,但商容的答案,却让刘彻感觉有些耳目一新。

  “回禀陛下,以臣在乡亭所观,于简牍所闻的情况来看,如今百姓,之所以还有许多种植粟米而不种小麦,多数情况都是这些百姓的家庭缺乏青壮劳动力,或者太过贫困……”商容答道:“请陛下许臣调阅大农七月庚子及庚寅之报告!”

  “可!”刘彻点点头,吩咐左右:“去将大农七月庚子以及庚寅之奏疏取来!”

  不多时,就有尚书郎将相关奏疏取来。

  刘彻拿到手里看了看,满意的点点头。

  商容不愧是他当年一手提拔上来,还赋予《新农书》主编重任的才俊。

  他的奏疏,不因为地位的变化,而依旧保留着当初在太子、宫时的风格。

  看商容的奏疏,如同看表格。

  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刘彻只是粗略的阅览了一下,就明白商容的意思了。

  因为在庚子日的报告里,大农衙门除了说要加强拨款,鼓励百姓养殖牛马外,就是在奏疏之后,附了一个附录。

  附录里记载的是大农衙门在关中的华阴县的曲里乡的普查报告。

  这份报告将全乡三百二十一户,在剔除了土地超过三百亩或者家产超过十万钱的富户后,将其他百姓分为两个群体。

  一个是有牛马的,一个是没有牛马的。

  刘彻只是略微一看,就发现了一个特征。

  但凡有牛马的家庭,都是拥有三个以上的劳动力的家庭。

  而没有牛马的,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年轻家庭。

  这种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壮劳力,带着妻子与两三个小孩子。

  而在这些家庭的备注中,更是清晰无误的向刘彻传达了一个事实百分之八十以上有牛马的家庭,都改种了冬小麦。

  而九成以上的没有牛马的家庭,则选择了继续种植粟米。

  两者的对比非常强烈。

  刘彻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商容的意思。

  唯有拥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才能养得起牛马,而只有养得起牛马的家庭,才能改种冬小麦。

  反之亦然。

  换句话说,在事实上,在今天,关中以及北方的冬小麦种植推广最大的敌人,就是百姓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劳动力的富余与否。

  这让刘彻有些愕然。

  在他的意识里,他一贯以为,冬小麦推广的最大障碍是百姓的习惯。

  如今看来,这其实只是他自己脑补的。

  跟现实完全就是两回事!

  而翻到庚寅日的奏疏,同样是一份附录,同样是记载着一个基层乡亭的普查报告。

  只不过,这是来自太原郡的报告。

  这份报告,就更清楚了。

  因为太原人口没有关中多,而且百姓相对贫困。

  于是,报告显示了一个极为清楚的情况:百分之百的有条件的农户,全都改种了小麦。

  而剩下的穷光蛋,依旧在种植着粟米!

  这个报告,就像一个闪电,划破了刘彻的脑海,将他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一些认知打碎。

  在事实面前,刘彻忽然间明白了。

  为什么历史上,小麦要到唐朝才能打垮粟米的帝国,在北方建立绝对的统治地位?

  答案,不是他一直以为的习惯或者惯性。

  而是……

  “生产力和技术啊!”刘彻揉了揉太阳穴,在心里感慨着。

  唐代,曲辕犁出现并且普及,同时水车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技术带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从而淘汰了粟米。

  想想也对,对于百姓来说,填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

  也只有闲的蛋疼的地主贵族士大夫,才会去思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高大上的问题。

  对百姓来说,有的吃就不错了!

  倘若刘彻没记错,他前世在河间国,甚至见过有百姓将大豆与野菜一起煮着吃,只为果腹。

  更何况,如今小麦在研磨了后,口感和营养是比粟米好的。

  百姓就更没有理由拒绝小麦了。

  那,制约小麦推广的障碍,就只剩下一个了。

  那就是小麦的种植,本身比粟米高级。

  粟米耐旱耐涝,只要播种下去,基本上就不用管了。

  但小麦不行,从播种到收获,农民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土地情况。

  浇水、翻地、整饬、捉虫、除草,全都要做。

  而且,小麦需要深耕施肥,还需要精耕细作。

  而这些,都不是那些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壮劳力的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的任务。

  它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多的人力。

  百姓是现实的。

  当一个事情超越他们的能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去做。

  同时,百姓也是聪明的。

  当某事有利可图,而自己又有条件那样去做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于是,刘彻知道,是时候调整大汉帝国的农业政策了。(未完待续。)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爱阅小说app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爱阅小说app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爱阅小说app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为您提供大神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最快更新

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免费阅读.https://www.doucehua.xyz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