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众人皆知朱棣有心西征,这个时候调动京军并没有引起众人的特别注意。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
中央设大都督府,后改为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
而兵部负责征讨,镇戍,训练,后勤。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明朝的军制分为京军和地方军,设立都指挥使和指挥使,为军队的最高固定长官。
京军分为京兵和京卫,在朱元璋时期,就有四十八卫。
在原本的历史中,朱棣因为迁都北平,最高曾设立七十二卫。
京军是出战的精锐部队,除了指挥使以外,不设都督和提督。
包括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辖下也只有一卫兵马。
为防止专权,京军虽然是精兵,但是规模略小,一卫三千人,这也是勋贵阶层最高的亲军人数。
而宗室亲王,基本上最高只有两卫亲军,人数不能超过六千人。
朱高炽就是就两卫护卫,六千人,而像朱瞻基这样目前拥有领兵权的太孙,全大明独此一人。
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
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
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在地方上,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
都司之下,在重要地区的府县置卫或设所。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
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十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两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
洪武二十六年,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
永乐十三年,又在南洋增加了三处都司级别的水寨。大明兵额的总统计,达到两百七十余万人。
朱棣调兵,不是担心有人反叛,只是为了震慑文武百官。他总喜欢彰显自己的武功,习惯快刀斩乱麻的简单粗暴手段。
朱棣可以肆无忌惮地调兵,朱瞻基却不敢有丝毫的动作。
有些事情,朱棣可以做,他不能做。
就像这次调兵,朱棣肯定是怕将太子调走,百官反对,以此威慑。
朱高炽是他儿子,他可以这样干。
但是朱瞻基是太孙,他的兵一兵一卒都不能动。只要一动,那这种针对父亲的布置,会让他一辈子躺在大逆不道的耻辱柱上。
二月一日的大朝会,如期举行。
这日一大早,京城凡是七品以上的京官主官,重要辅官,人数将近千人,密密麻麻地从奉天殿一直排到了奉天殿的外面广场上。
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能进入大殿,四品官员还要是主官才行。
当第一抹晨光照射上大地,文武百官在鸿胪寺的器乐声中,一起以大礼叩拜,三呼万岁。
奉天殿内,朱棣高高坐在第三层龙椅上,在他的下方二层,朱高炽和朱瞻基侧身向前分列左右。
今日的大朝会,有两大议题,一是大明正式实施预算制度,户部已经将每个部门的年度预算做了出来。
资金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块,预算内资金相当于过去三年公费的平均数,再加两成。
仅仅是这一块,就已经满足了几乎所有人的期望。
所以,在朝会的上半场,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在蹇义主持的廷议上,哪怕是对头,今天也一致投了赞成票,让这个法案通过。
一桩桩各部难以决策的事务,在蹇义的主持下,经过大臣有序的商议,很快就被决定了下来。
朱棣今日也很少行使否决权,大部分政令,都顺利地通过。
让许多文官以为,为了顺利出征,朱棣这个皇上也对他们开始妥协了。
只用了一个时辰,这些时日积累下来的重要政务就全部处理完毕,这比以往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
时至巳时,王彦正式宣告各部预算制度正式实施。
而大明发展银行的提督陈瑄,也承诺今日下午,各部资金就能到位。
王彦等陈瑄启奏完毕,看了看朱棣的脸色,朱棣轻轻点了点头,眼睛看向了下面左手位第四位的方宾。
那方宾一直在盯着朱棣的动作,看到朱棣看向了自己,就明白自己要出场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王彦略显尖利的声音传了出来,分列在大殿墙边的传令太监,将他的话传遍了整个奉天殿内外。
方宾向左横移了两步,双手抱着朝笏,躬身拜道:“臣有启奏!”
朱棣嗯了一声说道:“方爱卿请言……”
方宾深吸了一口气,直起身来,大声说道:“永乐二年,那西夷帖木儿竟然率二十万大军,妄想入侵我大明,虽然帖木儿身死,但是其子嗣如今雄霸西北。成为我大明心腹大患。臣身为兵部尚书,面对此强敌一日不得平静,臣提请陛下,出兵灭敌,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下面的大臣登时一片肃然,虽然众所周知朱棣已经要出兵,并且为此准备了几年。
但是今日拿到朝堂上来议,说明出兵已经箭在弦上。
朱棣问道:“这帖木儿国是何来历?”
“蒙元强盛之时,大力西征,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所谓“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
这帖木儿出自西察合台汗国,与王族有通婚关系。
西察合台汗国后来内乱,帖木儿扶持势力相对弱小,与他有姻亲关系的西察合台汗国王族忽辛。
洪武元年,他杀死具备兄弟情谊的西察哈台汗忽辛,宣称自己是察合台汗国的继承人,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这帖木儿国,就是曾经的西察哈台汗国。而东察哈台汗国如今归附我大明,不论吐鲁番,奕力把里这些地区,都是曾经察哈台汗国分裂出来的东察哈台汗国。
如今各族备受帖木儿国欺凌,今有吐鲁番公国,奕力把里等国特使向我大明求援,希望我大明能削除外患。”
朱棣高声问道:“这吐鲁番公国,奕力把里特使何在?”
王彦高声叫道:“传吐鲁番公国柳城、火州、吐鲁番三部使者觐见……传奕力把里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兀儿等部族使者觐见……”
一群身穿民族服饰的使者,在内侍的带领下,进入了大殿。他们一行有十四人,分别是七个部族的使者,一个王子配一个使者大臣。
进入奉天殿,他们就在最下一层的正中木板上跪了下来,一起叩拜。
朱棣这个时候的脸色非常和蔼,与诸位使者一一说上两句,“安慰”一番。
这些人当然都是早就已经沟通好的,不管什么时候,大明出兵都必须是“正义之师”,要有一个正义的理由。
而这一次,当然是为了拯救西北备受帖木儿国欺凌的各族。
台下的纷扰似乎跟朱瞻基无关,他今日一改常态,表现的异常沉重,一直低头不语。
而朱高炽却表现的非常开心,他的目光也不时瞟向下方,与一帮文臣眉来眼去。
朱棣的西征原本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主要是因为缺银子。
西征的成本太高了,按照大明一贯的战争能力,跨越上万里的征途,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如今的大明承受不了的。
虽然朱瞻基建立了大明发展银行,成为了朝廷的钱袋子,给朱棣提供了超过五百万两银子的资金。但是这两年,大明也还额外又出了五百万两白银的军费。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武将的支持,朱棣的强力推动下,才缓慢推行。
但是逐渐的,大臣们改变了思路,因为朱棣出征,留给他们的折腾空间更大了。
不管从哪方面看,朱高炽都比朱棣容易忽悠的多。
在朱瞻基从西洋回来的时候,朝廷已经没有人还反对西征了。
武将们想着建功立业,文臣们希望朱棣跑的越远越好。
朱瞻基看着朱高炽神采飞扬的那张脸,想着他马上就要面临人生最大的打击,心生怜悯。
这也是他今日一改常态,表现的非常低调和沉重的原因。
朱棣要留他监国,他不可能说一开始一点也不知情。
身为人子,跟父亲争权,如果还表现的兴高采烈,那就太不像话了。m.miaoshuzhai.net
武将这边,站在首位的张辅表现的很平静。
从朱棣坚持将他留在京城,他就知道朱棣绝不会按照所有人的期望来行事,他就是喜欢让所有人出其不意。
朱棣要让太孙监国,前几日已经跟他专门说了,让他留在京城辅佐太孙。
一开始,他知道的时候也是惊讶朱棣的大胆,但是后来想想,这才符合朱棣的性格。
而且,在张辅看来,太孙也绝对比太子更适合监国。
只是苦了太子,这些年他一直想要做一个好太子,但是跟天才人物一样的太孙比起来,他还是差了许多。
姑且不论能力如何,光是论眼光,他就差了许多。
朝中有蹇义这样的丞相之才,有夏元吉这样的务实之人,有杨荣这样能干之辈,他都似乎看不见。
他重视的杨士奇倒还算懂些时务,却也不过是个眼高手低之人。至于詹士府养的那些人,各个吟诗作对,写八股文是个好手,但是有几个能做事的?
反观太孙,所笼络的人无一不是务实之人,各个都能独当一面。
就连自己,还不是也拜伏在太俗内地跟前。
他在右手第一位,正对着坐在第二层的太子,看到他那张神采飞扬的脸,张辅想的却是等会他惨然表情。
朱高炽看到张辅的视线扫了过来,也望了过来。两个人的视线在空中相对,朱高炽还笑着跟张辅点了点头。
这张辅是英国公,虽然在勋爵不算最高,能跟他相比的公爵也有好几家。
但他是却是勋贵之中职司最高,又深得武将,勋贵尊崇的德高望重之人。
他的妹子是宫中贵妃,女儿是自己的敬妃,这份荣耀是谁都比不上的。
父皇要出征,却把张辅从交趾叫了回来,这肯定是给他监国做准备的。
张辅目光平静,跟朱高炽轻轻点了点头,心里有些后悔当初把女儿嫁给了他。
张辅收回了视线,又将目光沿着一帮文臣看了下去,最后落在了跪在大殿中的一帮使节身上。
眼前的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一切都是为了出征做准备。
当朱棣跟这一帮使臣演完戏,他们出了大殿,真正的戏肉来了。
小太监捧出了一道七色的圣旨,无声地来到了朱棣斜前方的王彦身边,所有人屏声静气,等待着王彦的声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西北蒙元余孽帖木儿国不服王化,屡屡滋扰我大明属国,窥伺中原文明。
奕力把里,吐鲁番等国自清为我大明藩属二十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
一众小王请兵援剿,情词迫切,朕深感忧虑。
自十五年来,朝廷筹措军粮,粮草无数,耗资甚重。今时机成熟,朕意已决,御驾亲征,当为我大明惩治外敌,肃清屏藩之廯,还我大明及西北各国安宁。钦此。”
此乃宣战书,出战徼文,并不涉及人事安排,所以所有人都没有声张,静静等候下文。
又有小太监捧出了一份七色玉轴圣旨,王彦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兹命太子高炽为北路总兵官,驻跸嘉峪关,替我大军筹措粮草,二月中出征……”
王彦的话还没有说完,文臣之中就有一人冲了出来。“陛下……万万不可啊!”
(卡死了……)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爱阅小说app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爱阅小说app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爱阅小说app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为您提供大神摇摇-欲坠的我的大明新帝国最快更新
第三十九章 大朝会免费阅读.https://www.doucehua.xyz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