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斋>重生小说>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黄>第107章:软肋
  洪武元年明州的第三场飓风在闰七月的十三日这天到来,直到二十日,大风虽然已经停歇,雨还在持续。

  提前有所准备,住在舟山岛上的朱塬倒是无碍,但雨稍小一些,华高还是急匆匆跑来,确认小祖宗平安无事,又吃了一顿午饭,才又匆匆离开。

  又一批运粮船队正在等待出发,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六批。

  第五批上月就已经启程。

  这一次,还是20万石粮食加10万担鱼获。

  朱塬最初的计划,今年打算送出六批粮食,总计120万石,就算圆满完成任务。现在看来,稍后的第六批只要成功送出,不仅是圆满,而且已经超额,毕竟从第三批开始,每次就要多出10万担鱼获。

  而且,接下来,直到九月份,或许还能再送出一两批。

  不断送出粮食的同时,营海司也已经开始为明年做筹划,毕竟虽说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北方缺粮的问题其实一直没有解决,大军是吃饱了,百姓却还饿着。

  这件事也不仅仅是赈济那么简单。

  经历战乱,乃在在前很多年的各种天灾任务,北方地区的生产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想要恢复生产,第一件事就是口粮,再简单一些,人,要吃饱了,才能去干活。

  再就是,朝廷有能力养民,也能让北方地区以最快速度稳定下来。

  乃至更进一步,灭掉元廷之后,继续向北扩张,不说极北之地,就说东北,朱塬相信,老朱肯定不会忘记这件事。

  总之,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资源。

  而粮食,就是这年代最大的资源。

  因此,哪怕朱塬将海运输粮提升到元朝巅峰时期的300万石,甚至,将来再翻一倍,到达600万石,也是不够的。

  送走了华高,朱塬回到内院午睡。

  醒来时问时间,写意说是下午的三点钟,身边妮子们越来越习惯了他的计时方式。

  来到外院靠近湖边的一座两层书楼,坐在二楼靠窗的书案旁,首先拆开了北方刚刚送来的包裹,这是上午随同华高一起过来的闻造同时带来。

  老朱的书信,说起了白糖火药。妙书斋

  埋怨朱塬给出配方的时间太晚,让他没时间安排,还叮嘱,如果有甚么其他好法子,都尽快送过去。

  朱塬才记起在《化学》里提及了这件事。

  确实没太在意。

  朱塬觉得,火器这种事情,前提是,先把火药的生产提升到每年百万斤级别,才能稍微向后考虑一下。

  当下如何呢?

  朱塬还特意问过,就说去年,西吴全年的火药产量,是27万斤。

  这个年代,已经很多。

  还是当年鄱阳湖一场大战,让老朱发现了火器的威力,才一直鼓励发展。但,在朱塬看来,还是远远不够。没有足够的火药,装配不了足够的火器,当下,相应武器,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也就很难产生太关键的作用。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至少需要一個最最初级的工业生产体系。

  再然后,其他一些琐事之外,老朱还提起有一份弹劾,让朱塬自己处理。

  弹劾?

  自己处理?

  朱塬很快找到了那份奏章。

  第一反应就是,祖宗你堕落了啊,怎么能把弹劾奏章送到被弹劾人手里,这要是几百年后……嗯,还是传统呢。不过吧,老朱的这份信任,还是又让朱塬小小感动了一下。

  读过奏章,朱塬也明白了对方的目的。

  其实,早在之前营海司发布了明年不再为民间海捕兜底的公告,就开始有人或直接或间接地向朱塬提出异议,比如定海知县薛戍,就觉得既然营海司有足够的银钱,就该继续为百姓兜底。

  朱塬相信薛戍是肯定没有私心的,但,其他人,朱塬就不太确定。

  而且,朱塬本来逐渐好转的名声,也因为那份不再兜底的公告,又出现了转变。

  没办法,有人带风向。

  就像手中的这份弹劾奏章。

  这位名叫李处的按察佥事,真的是在为百姓说话吗?

  朱塬觉得,更可能是在为看上了海捕收益的沿海大户代言。

  来到东南这么长时间,朱塬对很多事情的了解要比下面人想象的要多得多,更何况还有两辈子的各种见识。

  因此,朱塬很容易看透其中关节。

  营海司接下来如果继续兜底,并且保持1两银子一担鱼获的高价,那么,最大受益者,不会再是民间,而是沿海的各种大户。

  因为这些人有足够的资本建造大船,并且在官方营造的良好海捕环境下,拿到大批的收益。

  就像当年的元廷海运。

  元廷给出的运量脚架最高的那些年,大户造一艘海船,只需要顺利跑一趟,就能回报,随后,不管跑几趟,都是赚的。

  至于结果……

  因为运费太高,元廷很快无力支付,导致海运没有兴旺太多年就重新衰败下去。

  大户自然也就少了这份财源。

  相比起来,参与海运的民夫,就只是赚一个辛苦钱,还是卖命级别的辛苦钱。

  那年代可没有营海司当下这么完善的安全保障。

  同样的道理,哪怕就说今年的海捕,民间的船只,很多都来自大户,船工渔民租赁大户船只,虽然因为营海司给出的高价格,都算赚了一笔,但,船主才是拿大头的那个,只需要出一条船,直接就切走一半收益。

  那么,问题来了。

  底层的百姓为什么不自己造船,把这份收益自己吃下呢?

  因为没钱啊。

  朱塬当初发布告示,同时也在一封信中说过自己的想法,当时很坦白,就是为了更加迅速地整合沿海各州县的渔民。

  当下,朱塬觉得自己要解释更多一些。

  外人不知道的是,朱塬最近甚至一度考虑过,完全禁止民间海捕。

  还是泥螺事件产生的启发。

  官方不断开创足够优越的海捕条件之后,朱塬觉得,完全放任,或许也会造成后世的某个结果,短短几十年,因为过度捕捞,就无鱼可捕。

  相比起来,官方捕捞,更容易通过鱼情进行调节,保持捕捞强度的同时,也要避免竭泽而渔。

  不过,斟酌之后,朱塬还是决定不禁止。

  只是要做出严格的限制。

  非常非常严格那种。

  否则,逆转不了人性。

  这么想着,朱塬拿来纸笔,当场开始给老朱写信,更加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这件事和朱塬之前建议老朱禁止民间采矿其实异曲同工,都是给未来考虑,给百年甚至千年之后的子孙考虑。

  写过信,又看过老朱送来的其他一些文书,再在刚刚的信中补充了一些内容,朱塬才开始处理营海司乃至海军都督府的各种相关文件。

  夏税征收早已结束。

  营海司前段时间开始不断在接收各地送来的麻料。

  如同最初的预期,具体总计约450万斤,老朱的态度是,全部送来明州,再由朱塬进行分配。

  过去一段时间,陆陆续续运来已经超过一百万斤。

  更多还在路上。

  朱塬的第一个打算是在明州扩建一个织造工坊,大批量生产麻布。

  营海产业链上,不只是船帆、布袋之类需要麻布,那怕营海司在不断推行的工装,同样如此,当下可没有那么多棉布来制作衣服,还是以更加廉价的麻布为主。

  再就是,麻布还可以转为油布。

  特别是营海司在各地的木料储备基地,防水覆盖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这年代,大批量建造后世那种大型仓库不太现实,大批量的木料储备,只能露天堆放。当下的储备数量其实还不算太多,暂时可以应付,将来,整个东南,甚至整个大明海岸线铺开一大批的储备基地,防水油布的需求也将是天量。

  资源总是不够用的。

  如果不是营海司的所有投入都能够得到产出,而且是相当丰厚的产出,朱塬在明州这么折腾,别说朝堂众臣,哪怕是老朱都不会同意。

  斟酌着批示完一份关于麻料的文件,朱塬刚拿起另外一份翻开,就听到了何瑄的声音:“大人,到时间,该歇了。”

  抬起头。

  窗外落雨依旧,天地昏蒙,却还是亮堂。

  大概下午的五点钟左右。

  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还是每天两个时辰的工作时间,朱塬没有再和受了海军都督大人乃至皇帝和皇后严令的何瑄分辩,站起身,一边舒展着身体,一边低头看向窗外的湖面。

  何瑄走进来,帮朱塬收拾着各种文书纸笔,一边又道:“大人,姚家的姚冕又来了,一直等在门房里呢,可要见见?”

  朱塬当下所在,就是舟山大户姚家的别业。

  为此还了解过。

  这昌国诸岛,其实还是很卧虎藏龙的。

  北宋末年,一直到南宋灭亡,陆上人家为了逃避兵祸,纷纷搬来昌国,分布在各大岛屿上,其中很多都是大户,就说这姚家,北宋时期,就曾经出过一个正三品的殿阁学士。

  北宋灭亡,姚家迁来舟山,数百年时间,一直诗书传家。

  直到当下大明开国,姚家已经在昌国传承了十六代人,虽然很多子孙都上岸寻求前程,当下舟山岛上的姚家族人,还是超过三千。

  前段时间,朱塬这里很热闹。

  毕竟营海使大人病了,肯定要来探望一下。

  除了不收礼,朱塬倒也不拒绝探望,不过,自己其实也不怎么露面,基本都是何瑄和写意他们在操持。

  当下已经大好,又没有事情,想想便点头同意。

  姚冕已经七十多岁,但作为一族族长,又养尊处优,看起来精神十分矍铄,见到朱塬,立刻就要起身行大礼,朱塬已经让何瑄去搀住。

  老人也没有勉强,不过还是一个长揖,才落座。

  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来混一个脸熟。

  问一问朱塬在这边住的可好,有什么需要之类。

  朱塬知道,最初的时候,姚家想送几个女姬给朱塬。

  姚家还不是独一份。

  大概是以为发现了营海使小大人的软肋,这钱财不需要,但美女,似乎……有些可行性。

  因此,这些日子,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东南豪富,都尝试送女人过来给朱塬。

  当然没收。

  朱塬想要女人,正规的渠道,当然,是这年代的‘正规渠道’,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完全没必要收别人送的。毕竟,一旦受了,可不只是钱财那样,那就等于多出了一条线。

  将来,万一突然有甚么营海使的小舅子在外面胡作非为,那可就要坏了名声。

  再就是,一旦收了,将来再想做一些事情,终究逃不了一个拿人手短。

  朱塬不会送出这么一个把柄出去。

  不仅如此,朱塬还反思了一小下。

  自己的软肋……

  嗯,这种事情,是怎么不知不觉就众所周知了呢?

  要知道,一些人送来的,还都是投朱塬所好的美妇人。

  这就太过分了。

  其实,营海使大人也是喜欢黄花闺女的。

  和姚冕聊了一会儿,朱塬也没有过多招待,端茶送客。

  姚冕应该还有事情要说,到底也没说出口。

  朱塬知道,应该是科举的事情。

  近期同样有人求到朱塬这里。

  按照老朱的谕令,各地官员都是可以举荐学子赶赴金陵参加今年秋天的这次科举的,而且,门槛还很低。

  这就让许多人动了心思。

  本能地觉得,这推荐人的身份越高,肯定是越管用。

  就如唐宋时期那样。

  朱塬当然知道,这次,肯定是不一样的。

  不仅如此,凡是来朱塬这里寻求推荐的,朱塬也一概拒绝。

  这不是朱塬不近人情,而是相反,为了这些人好。

  因为……显而易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北方的大都之战结束,老朱返回金陵,朱塬也要返回金陵。而且,这次科举,老朱已经在书信里说过,要让他来主持。

  既然要担任考官,总是要避嫌。

  哪怕这次的录取规则不一样,但,将来,有人发现营海司大人推荐的学子得中了,总是难免多说几句。

  朱塬其实也不太在意这些,只不过,能注意的,总是要注意一下。没必要主动惹事上身。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爱阅小说app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爱阅小说app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爱阅小说app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为您提供大神朱塬朱元璋的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黄最快更新

第107章:软肋免费阅读.https://www.doucehua.xyz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