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他启程前往香江。
时隔几年再度来到香江,林为民并没有闲逛的心思,先是在联络处见到了新H社的同志,然后又在他的引荐下见到了梁凤怡。
梁凤怡的人生很有传奇色彩,自小是家中独女,家境优越,上学后成绩优越。
可惜到念中学时家道中落,但她还是一路坚持读到硕士学位,跟大多数年轻女性一样,早早嫁了人,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何文辉,一位香江学者。
婚后梁凤怡到英国继续深造,何文辉陪伴左右。
1975年,夫妻二人回港工作,梁凤怡受聘于当时新创办的佳艺电视作为编剧和制作人,她在佳艺电视台的工作极为出色,在当时成为了佳艺的骨干力量。
但在短短两年后,梁凤怡便对手上的工作感到了厌烦。
1977年,她决定从商,机缘巧合之下,听到朋友抱怨找不到好的佣人,让她注意到了市场的庞大需求。
这一年她成立了碧利菲佣公司,在历史上第一次为香江家庭引进菲律宾女佣,这一次豪赌为她赢得了商业上的第一次巨大成功。
也是在这一年,她被金融业巨子、新鸿基证券创办人冯景禧所赏识,被礼聘到旗下新鸿基公关广告部担任主管,而后她又加入了香江联合交易所,成为香江金融界的知名人物。
在专注于事业之余,梁凤怡对于写作也拥有极大的兴趣,她在1985年获得了香江中文大学研究院的博士,以两年时间完成了长达三十六万字的博士论文《晚清通俗对新思潮的传播功能》。
八十年代中期梁凤怡先是尝试为报纸写专栏,收到了读者们的热烈回应。
1987年发生世界性股灾,香江作为全球的金融重地之一也未能幸免,梁凤怡在权力倾轧之下选择了从交易所辞职,将事业发展转向实业。
在她的帮助下,第二任丈夫黄宜弘投资了多家工厂,并能够北上到鹏城设厂,让丈夫的事业一路发展顺遂。
而她自己,则从88年之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写作事业上,短短两年时间便发表了多部,她以香江的工商金融及政界为背景,描写其中的官商勾结、尔虞我诈、刀光剑影,情节新鲜奇趣,被香江文坛命名为财经,开一派之先河。
梁凤怡家在浅水湾,这里是香江的豪宅集中区之一,也是香江的游览圣地之一,众多别墅豪宅遍布于海湾的坡地上,美景无双。
“林先生,久仰盛名,欢迎到我家来做客。”
夫妻二人在院落门口迎接,梁凤怡和丈夫黄宜弘特地来到豪宅的院门口迎接,充分显示出了对林为民的重视。
进了宅子,寒暄几句,林为民跟梁凤怡谈起了他这次来的正事。
梁凤怡专注于写作事业时间不长,但产量极高,几年时间创作字数便超过了百万字。
“能够被引进到内地,我就很知足了。”
在聊到引进出版的问题时,梁凤怡说的非常坦率。
她很清楚国文社在国内文坛的地位,其中又有新H社牵线,来洽谈合作的又是林为民这样闻名海内外的人物,梁凤怡感受到了来自国内的充分重视,交流起来也充满了诚意。
在梁凤怡家中聊了两个多小时,午饭后林为民打算告辞,梁凤怡的丈夫黄宜弘却拿出了一本《大明王朝1566》,让他签个名。
玩笑了两句,签好了名字之后,林为民告辞而去,还带走了一整套梁凤怡的出版书籍,这是她事先准备好的。
人家要引进她的,自然要经过一番研读和筛选,才能确定最终要引进的书目。
从梁凤怡家离开后的第二日,林为民联系上了刘以鬯,刘以鬯约他在太古城见面。
自1983年京城一别后已经过去了七年。
七年时间,刘以鬯已经年过花甲,这几年时间虽然虽未见面,但通信、电话不绝,林为民向刘以鬯推荐了众多内地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也得以通过《香江文学》与香江的读者们见面。
不仅扩展了内地文学和这些作家在香江的影响力,同时也让这些作家们收获了不菲的稿费。
两人再次见面感觉分外亲热,聊了好一会儿,刘以鬯邀请林为民前往湾仔摩理臣山道的《香江文学》杂志社。
两人一到编辑部,刘以鬯便让人拿照相机来。
他将林为民拉到门口林为民一头雾水,“这是做什么?”
刘以鬯给他解释,这是《香江文学》自成立以来的一个传统,但凡有作家到访,不管有名无名,都要在编辑部门口留一张影,以示尊重,也算是一种纪念。
“为民,这照片登在我们下一期照片上可以吗?”刘以鬯征询林为民的意见。
照完的作家照片要发表到《香江文学》下一期的杂志上,这也是传统。
林为民玩笑道:“发倒是可以,但稿费一定要付。”
玩笑了几句,刘以鬯又请林为民喝咖啡,不过这次不光是请他,还有编辑部的全体成员。妙书斋
“今天难得为民来做客,下午到对面咖啡馆喝咖啡!”
刘以鬯宣布完这个决定,编辑部内众人欢呼,大家在意的并不是喝咖啡,而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摸鱼。
刘以鬯喜欢喝咖啡,但不多喝,更多的是借着咖啡聊天。
他从四十年代来到香江,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聊起天来说的最多的除了文学这个话题,就离不开国内的风土人情。
他在三十年代初登上沪上文坛,主编过多种文学副刊,最后才定居香江,对于故乡的思念是刻入骨髓的。
“当年抗战胜利后,我还在沪上办过怀正文化社,施蛰存、姚雪垠他们的作品我们当时还出版了不少呢!
“战后沪上满目疮痍,我们没有办公的地方,用的是我们家的两幢花园洋房做办公室,雪垠等人都住过那里。”
刘以鬯唏嘘的感慨着往事,林为民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
聊过了往事,两人又聊起了各自刊物这几年的发展。
《香江文学》创刊于1985年,香江这座城市原本是没有文学的,是刘以鬯他们这群南下的文人的到来,才让这里有了几分文气。
但文学在香江这座城市里依旧是小众的,所以《香江文学》这几年发展的并不算多好。
今年以来,一部分报纸又开始实行改革,副刊的版面急剧缩减,很多报纸都取消了专栏。
特别是中长篇的一下子就缺少了大量的发表空间,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刘以鬯聊到这个话题时,言语间满是沉重。
在香江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严肃文学的发表和出版日见艰难,未来必定会更加边缘化。
林为民感慨道:“这种边缘化可能更接近于现代社会的文学常态,恰恰给更普遍的文学生存提供了社会的参照。大浪淘沙嘛,喜欢的人还是会继续写,喜欢看的人还是会继续看,留下来的往往也是好的。”
感受到林为民话中的乐观和豁达,刘以鬯也笑了起来“着相了,着相了,还是你的思想境界高!”
聊天进行到最后,刘以鬯又同林为民聊到了他来香江的目的,他目光中带着几分恳求说道:“为民,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你们出版社是不是可以适当的引进一些我们这里的作品?”
林为民联想到刚才刘以鬯的一番话,自然明白他是想为香江的作家们开辟一条新的发表渠道。
林为民沉吟片刻,说道:“这个话我不能马上答应你,因为我做不了主。不过我这次来的目的伱也清楚,是为了引进梁凤怡女士的作品。既然梁女士的作品能引进,我想其他人的作品应该也是可以的。回去之后我会跟社里沟通一下这个问题,争取早日给你答复。”
刘以鬯满脸真诚道:“为民,有劳你了!”
林为民摆摆手,笑着说道:“以前总是我给你推荐我们内地的作家,这一次也轮到你来给我推荐了。”
刘以鬯也笑道:“好,以后我一定多给你推荐!”
聊到傍晚,刘以鬯请林为民吃了顿饭后,把他送回了酒店。
晚上,林为民洗了个澡,正准备休息,却接到了前台的电话,说有人找他。
林为民好奇,自己在香江总共也没认识多少人,相熟的更少,谁会来找他呢?
带着好奇来到楼下大堂,林为民见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耀明兄?”
林为民惊奇,想不到来找他的会是潘耀明。
潘耀明是香江三联书店的总经理,85年林为民和石铁生等人正是受到潘耀明的邀请才来到了香江访问。
“为民,好久不见了!”潘耀明上前和林为民亲热的打了个招呼。
寒暄几句后,林为民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来香江了?”
潘耀明笑道:“我听柳同志说的。”
那就不意外了,柳同志就是新H社的。
“找我有事?”
潘耀明点了点头,“确实有点事!”
今天还是两更,落枕了。
(本章完)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爱阅小说app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爱阅小说app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爱阅小说app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为您提供大神坐望敬亭的1980我的文艺时代最快更新
第495章 香江之行免费阅读.https://www.doucehua.xyz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