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到,直接出动厂卫将他们全家逮捕,麾下商铺尽数查封,账本与钱款全部被封存。
来真的,那奸商们就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厂卫的对手了。
还有奸商的家丁妄图抵抗,被以谋反罪当场击毙,伤者被生擒。
本来还是莫须有之罪,一旦反抗,就彻底作实了这一罪名。
街上连北厂的坦克都出现了,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厂卫把机枪都架在了目标附近的制高点上,胆敢反抗就是死路一条!
皇帝爪牙当街批量杀人这种事,已经好些年没见到了,如今又昨日重现了。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厂卫居然被对方持械伤害到了,接下来就师出有名了。
圈养家丁!
私藏武器!
蓄意抗税!
意图谋反!
将四项罪名罗列到一起,被满门抄斩也不为过。
对于奸商的这种既定处理标准,昊菁皇帝并不认为处罚过重。
在前线奋战的王师士兵,每个月也就能领取不到十枚银币。
这些奸商每个月是按照成箱子的银币来偷税,然后还理直气壮装好人。
前方抛头颅、洒热血,后方胆大包天,插标卖首!
那就无需对其怜悯了,可怜他们不如可怜那些十二岁就进工厂的孩童。
凡直系亲属及受雇的旁系亲属,除有举报立功之人外,主犯磔示,从犯发配矿场挖矿。
已经在押的嫌犯,按照家属交钱速度放人,速度慢的,那就可以为其缴纳上路钱了。
因为有皇帝指派的卧底,还有自家跳出来的举报者,核实偷逃税款情况变得异常快捷。
沈迅只用了不到两周时间就结案了,当然,这只是在北都及周边地区。
扩大到顺天府,乃至整个北直隶,甚至大明全境,时间就需要一年以上了。
仅在北都便处决千余人,发配超过十万从犯。
补缴税款及充抵税款的货物总价高达近八千万银币,补偿童工薪水总额达到六千余万银币。
很多奸商为此家破人亡,但这下场是他们自找的,怨不得旁人。
将这些奸商的工厂、宅院、土地等固定资产拍卖之后,加上此前的进项,户部总计入账上亿银币。
那十余万奴隶矿工也能为户部创造不菲的价值,平均每人每年挖出五十银币的纯利润的话,十万人就是五百万银币。
根据昊菁皇帝的命令,由北厂负责押运,将这些矿工直接送往唐努乌梁海的苏霍洛伊金矿去,这辈子都别想回来了。
由于粮食过剩,昊菁皇帝计划增加矿工数量,从目前的大约一千五百万,增加到既定的两千万。
一个成年矿工,每年能创造出大约一百银币的纯利润。
两千万奴隶矿工,哪怕算上那些老弱病残在内,起码也有一亿四五千万银币的利润。
加上自由矿工以及机械化开采的那部分,刨去股东的分红,可以让户部每年入账约八千万银币。
每年从大洋彼岸的新印加帝国,在经过锻造之后,还能得到价值七千万银币的铜币,总额便是一亿五千万。
十年内,对面铜矿开采规模翻倍的话,届时户部光是挖矿一项,岁入便可以达到两亿两千万银币,接近当下岁入总额两亿五千万银币。
昊菁皇帝增加奴隶矿工数量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想要增加朝廷岁入,另一方面则是自由矿工听说去北地定居开荒就可以免费得到大片的土地,很多人都去冒险了。
朝廷已经通过报纸公告天下,凡是去北地定居之人,适龄男子可得两百亩土地,适龄女子减半,老人与孩童皆可得五十亩。
先到先得好地段,一切所得土地,皆为永久免费,前十年无须缴纳任何税费,十年之后仅需缴纳两成收成即可。
春季由朝廷指派人员驾驶拖拉机,免费为北地农户翻地,为期三年,每年一次。
地下若有矿藏等资源,农户可得探明储量的两成,可自行选择折现或按照资源价值换购相应面积的临近土地。
在消灭罗刹国之后,北地那边也就没有让大明百姓心生忌惮的敌人了。
很多人本着占朝廷便宜的心理,都愿意过去赌一把。
尤其是北地南部沿线地区,气候相对温暖,完全不缺水,森林资源又极为丰富。
来到这里定居的百姓,尤其是靠近河边的,算是真的占到大便宜了。
耕地有河水灌溉,很快就能变成丰收的良田。
在此之前,还能天天捕鱼,不缺肉食。
为了确保头一年不挨饿,除了朝廷给予的应急粮食之外,每家每户都要种植保收的土豆。
只要第一年收获了足够多的土豆,漫长的冬季就很好熬过去了。
一般说来,能咬牙挺过前三年,往后基本就都是好日子了。
一户老夫妻育有二子二女,且一半已经结婚,全家有十余口人的话。
所能获得的土地面积不会低于上千亩,每亩地收获半石土豆,总数也会达到五百石之多。
完全够一家人吃一年的了,第二年再开始用一半面积种植麦子,就能实现逐步转型了。
像已经将定居经过当作故事刊载在北都报纸上的刘老汉一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全家于昊菁三十年(1673)移居靠近安加拉河上游的乌索,又名乌屯,现在过去了七年时间。
原来住在河南南阳附近,也是全家务农。
南阳不靠近黄河,旱季跟着中原各地一起倒霉,风调雨顺了,也无法占到黄河的便宜。
刘老汉一家在老家只有二十多亩地,刨去两成农税,养活一家人是很困难的。
每年累死累活,除去家里人的吃喝,以及换购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根本攒不下多少粮食,更别说钱了。
不挪窝就跟等死差不多,无奈之下,在看过了当地府衙颁布的公告之后,也只能选择铤而走险,带着全家赌一把。
由于时间比较早,属于是比较靠前的移珉,故而享受到了极大的优惠措施。
土地位置是刘老汉挑的,附近的树木也能用来制造木屋,还能去距离只有二里远的河边捕鱼。
最让一家人高兴的就是,他们一家获得了上千亩土地,还有官府给的地契,让刘老汉激动地涕泪横流。
土地面积是老家那边的四十倍,哪怕干脆让一半的土地荒着,就用剩下的一半耕作,也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官府还非常贴心地免费送给他一张渔网,小吏还叮嘱刘老汉,只要不弄丢这玩意,他们一家人就饿不死。
一并获得的还有一把弩和三十支箭,弩更适合没有拉弓经验,不是猎户之人来使用。
刚到地方的刘老汉一家,跟本村和临近村庄的四十九户,约六七百人,一起被安置在乌屯,官方名字叫做定居点。
说是定居点,其实这地方啥也没有,连最简易的木屋都没有,住的是帐篷,还得给女眷和孩童住,十几岁以上的男丁在户外都要靠火堆来取暖。
大家都是穷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农户,只有少量的猎户和匠人,故而也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了,都是互帮互助。
官吏到当地划分完土地,给每家发放了地契,让每家的户主签署互不偷地的文件,给予一应生活物资和粮食之后,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他们这些人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反正前十年不收税,捞不着好处。
官吏也就将他们散养了,只要用相应的文件对上面有所交代,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由于是一个乡的,沟通不存在障碍,从老爷们走后的第二天开始。
猎户们组队进林子里去打猎,匠人们带着部分男丁砍树盖木屋,剩下的男丁则一起去捕鱼。
四月份在中原地区,河水已经不是很凉了。
但在北地,捕鱼之前得现在岸边生好火才行。
因为河水极凉,下水的男丁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必须上岸烤火来缓缓。
河水并不深,最深之处连一丈半都不到,流速也不快,只要会水,绝对淹不死。
众人找了一处齐腰深的浅滩,在岸边钉下桩子,然后在处河段下网。
按照定居点的人数计算,起码要捕上来上千斤鱼,才够众人一顿糊口的。
然而河鲜们不负众望,的确出现了鱼多到撞网的情况,跟报纸上描述的极其相似。
一网捞上来大大小小的五十来斤鱼是完全没问题的,这让众人信心大增。
在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用网捞鱼已经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
于是决定所有人不能只在一个地方都耗着,分处于一些人去另外的河段下网。
临时渔夫们并不怕水冷,也不怕鱼少,只要每网不落空,大家就有干活的动力。
初来乍到,众人捞鱼的热情极高,全都非常自觉地进行分工合作。
不会游泳的在岸上使劲拉网,会水的下水查看渔网是否被刮住。
最大的一网收获,目测高达近两百斤,成果非常喜人。
回去之后称重,居然捞到了超过三千斤鱼,可是相当了得了。
猎户门也没有空手而归,用火枪和弓箭打了两头熊、四头野猪、五只鹿,外加十余只野鸡。
当然,大家都明白,以后所能获得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少了,还是捕鱼靠谱,老爷们说的还真没错。
半个月左右,众人居住的木屋相继竣工,屯子也就算是初步成型了。
“屯子”顾名思义,就是驻屯大明子珉的意思。
接下来就是开荒种地了,这种事基本长手就会。
无非是需要日复一日的下地,赖人是干不了的。
在不熟悉土地情况的前提下,种好成熟且耐旱的土豆就成了大家一致的选择。
更愁人的是,老爷们以土地尚未完全开荒为由,拒绝派拖拉机来给大家翻地。
由于面积太大,光是开荒加翻地,就能把家家户户给累个半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都是自己家的地,不开荒就真荒了,入秋连土豆都收不着。
哪怕在播种之后也不能省心,得防着野猪把地里的种子都给吃了。
猎户就成了香饽饽,大家都希望尽快将附近的野猪全部消灭掉。
对此,猎户也不会怠慢,自家的耕地也不可能在野猪的无差别攻击下幸免遇难。【妙】 【书】 【斋】 【妙书斋】
毫不夸张地说,一头成年野猪就能让十几户人家的心血在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当然,不可能把这十几户人家的地都给拱了。
但每家挑几亩,就足以让全家人胆战心惊半年之久。
等好不容易熬到了收获的时候,包括刘老汉一家在内,全屯子的人,又开始为土豆发愁了。
头一年新翻的土地肥力足够大,使得亩产土豆达到了一石以上。
家里有一千亩地,收获的土豆便可以高达一千多石。
坏消息是主食只能吃土豆!
好消息是土豆有的是!
由于收获的土豆实在太多,导致家家户户都不得不挖多处地窖来存放土豆。
当地的老爷们表示,税是不收的,但应急粮往后也不会给了。
还有一点,朝廷也不会收土豆,由于运力紧张,易货暂时停滞。
百姓们可以在家里用土豆来当主食和主菜,一边吃烤土豆,一边吃土豆丝……
因为缺少食用油,除非能打到猎物来做动物油,否则炒土豆片都不太可能了。
这是一个让全屯子的百姓们听了都哭笑不得的消息!
照此发展下去,往后倒是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顿顿都吃土豆!
夏季好歹还能吃一些野菜,到了冬季,那就是纯土豆的天下了!
连吃两年土豆是什么感觉?
试过就知道了!
从第三年开始,大家转型种麦子。
好是好,但照料地头可是比种土豆要费心多了。
每家最多也只用了四分之一的面积来种麦子,余下还是土豆,最多加上地瓜。
水稻是完全不适合这里的,想改善主食,就只能种麦子,春末还能种一些白菜和萝卜,以及时令蔬菜。
夏末秋初时,可吃的蔬菜倒是不少。
到了冬季,主菜是白菜、萝卜、鱼以及肉干,咸菜是辣白菜和萝卜干,主食是土豆!
于是乎,北地南部生产土豆的消息不胫而走。
数年过后,这里得到了一个好名字——土豆之乡!
到了昊菁三十七年,刘老汉一家每年可以获得约四百石麦子以及八百石土豆。
在大明本土,这就算是十足的地主了,很多地主还不如刘老汉的收成多呢。
但在北地,这样的收获标准只能算作普通农户而已。
唯一的问题是,粮食多到吃不完怎么办?
昊菁皇帝觉得此事很容易解决,那就是慢慢吃!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爱阅小说app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爱阅小说app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爱阅小说app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为您提供大神牛笔老道的明末黑太子最快更新
第1228章:土豆之乡免费阅读.https://www.doucehua.xyz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